决策服务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喜树街35号

邮编:610000

联系人:谢玮宁

联系电话:18702861440

网址:www.cngjzg.com
首页 > 决策服务 > 
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引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何毅亭]  时间:2018-07-16  点击数:2282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发端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一个崭新阶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远影响了世界。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改革开放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怎样评价都不为过,都有它的道理。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40年来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首站就来到深圳,发表了振奋人心、振聋发聩的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宣言。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全国党校系统齐聚深圳,共同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研讨全面深化改革之策,这是很有意义的。

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改革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4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绳绳相继,推动改革开放从全面探索到全面推进再到全面深化,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改革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同时也深深植根于40年改革开放的恢弘实践。

说习近平改革思想植根于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不仅仅因为改革伟业持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也随之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还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亲历4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从参加领导一线改革实践和推动中央改革举措落地,开展重大改革探索,一直到参与中央改革决策,乃至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勇气、改革远见、改革立场、改革韬略、改革方法、改革艺术、改革作风,就是在这样长期而又丰富的改革实践中锻造和历练而成的,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改革思想中得到集中展示。

习近平同志从政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开创之时。1982年3月他到冀中平原的农业县正定县委任职,当时国内一些省份正在酝酿“大包干”,他和同事们解放思想,选择经济比较落后的公社进行“大包干”试点,一举成功后在全县推开,开启了河北省“大包干”的先河。他提出正定“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围绕这个战略改革人才制度,实行科技兴县、工业兴县、旅游兴县,奠定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基础。他大声疾呼,“改革戏必须大家唱”“要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在30多年前,改革就是习近平同志的主旋律。

1985年6月,他来到厦门经济特区,分管体制机制改革,直接领导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他推动“放水养鱼”激活了厦门港,也激活许多身处困境的国企。他推动了我国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厦门航空公司的发展,还组织抽调人员率先开始了对探索实施自由港的政策研究。从那以后,他一直在东南经济先发地区工作,既主政过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也主政过省会城市;既当过一省之长,也当过省委书记,还主政了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不管在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岗位上,他都是改革的笃行者。

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推动福州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他六年七下晋江总结出的“晋江经验”,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他坚持放胆、放权、放手、放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他亲手抓起、亲自主导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以餐桌污染治理为抓手,着力打破部门藩篱,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17年,正是八闽大地由以往的海防前线转化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重要时期,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坚持开放发展的思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坚持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懈探索着、实践着。

习近平同志于2002年10月起主政浙江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先发地。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省域治理总方略,同时也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的“八八战略”,推动浙江从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向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各领域全面推开,建设创新型省、生态省、文化大省,打造“活力浙江”“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浙江改革由此开辟全新境界。他倡导“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坚持“接轨上海、借‘海’出海”,坚持经略海洋、港通天下,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浙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关于坚持“三个不能变”的改革原则。中国改革开放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是中国改革的基本遵循,其中,党的领导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总目标是改革的努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价值取向。只有牢牢坚持改革原则不动摇,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行稳致远。

关于注重全面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制度间的协同和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推动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等诸多领域的改革,目的在于通过贯通各领域的全面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关于抓住改革重点。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的重点历来是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次全会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明确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的改革路线图,实际上指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的改革重点和思路,为各领域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改革的方法论。一是准确把握改革内在规律,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三是改革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关于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把抓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执政本领郑重向全党提出来,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抓铁有痕,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为抓好改革落实,他还提出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改革督察,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扑下身子抓落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中国现在已处于从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从区域性大国迈向世界性强国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持续动力。

一是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是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是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这是作者2018年7月7日在全国党校系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